擔心精神異常狀況

現今都市人發現身體有不尋常狀況,也習慣Google看病,但網上資訊花多眼亂,難以就每個人的獨特狀況給予準確答案。面對精神健康困擾,可能我們對於徵狀出現有很多恐懼,可能我們對接受治療有很多猶豫或負面想像,但拒絕正視、諱疾忌醫只會讓病情惡化,錯過治療良機 。

關於精神科求助常見問題

和大部份疾病一樣,越早接受治療,痊癒機會越高。多數精神復元人士,定時覆診服藥,配合心理治療,可隨著療程穩定精神狀況,逐漸恢復正常的生活。

大部份病患者只需在精神科門診部接受治療,毋須住院。只有當病患者病情嚴重、需要進行藥物調教、或會對自己或他人作出傷害時才需要入院。長期隔離只會令患者脫離現實,增加對院舍服務依賴性,因此現時醫療政策上也鼓勵社區為主的治療模式。

根據《殘疾歧視條例》,如僱主因員工患有精神病而拒絕聘用、給予較差的待遇或解僱閣下,便可能已違反法例。當然,我們明白還會有人事關係、工作表現、甚至病假申請上都可帶來顧慮,這些擔憂都不是法例可以一一釋除。建議與可信任的親友或輔導員分享當中憂慮,討論如何在個人身心健康和工作上找出平衡。只要病情趨向穩定,對生活和工作的影響亦會隨之然減少。

運動和積極思維有助提升身心抗逆力,然而也不是精神困擾的萬能丹。面對疑似精神病徵狀,宜盡早尋求專業人士支援,配合良好生活習慣和積極思維,治療過程將事半功倍。

歡迎致電《即時通》,在我們陪同下一起正視精神健康,我們會就閣下現時狀況提供簡單評估及情緒支援服務,介紹相應社區資源。如閣下希望接受中長期個案跟進,可向就近的「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」求助,對象為12歲或以上該區居民。

 

當你陪伴所愛的人度過情緒低谷,心內難免面對不少的疑問
和壓力,生怕自己無法成為好的陪伴者。

如果,你留意到珍視的親友最近正經歷情緒折磨?
如果,你得知有朋友在復元過程中掙扎多時?
如果,你期望你愛的人及早得到適切的支援?

 

憂心他人的精神狀況?

您可以鼓勵他/她,致電 3512 2626 即時通精神健康支援熱線。

此計劃不僅為情緒困擾及精神復元人士提供24小時、真人接聽的熱線支援服務,也特別為一群默默付出的守護者提供個人化的支援,以疏導情感上的鬱結,減低對精神復元人士的隔膜與求助的排斥,並進一步了解困擾者的狀況,與復元人士的關注者同行。

過份憂慮很多時乃造成相處壓力和磨擦的主因,採用正確相處態度,不單可改善日常相處,也可減輕照顧壓力。

正確相處態度

彼此尊重

實踐尊重有助提升精神復元人士重建自信,鼓勵他們融入社群。儘管有時我們未必完全認同他們的行為或想法,惟不能否認他/她們所出現的感受和想法是確實存在,只有保持尊重,才能讓困擾者安心給對方認識真實的一面。

接納及包容

支持精神復元人士不只靠認識精神健康或藥物知識,更要了解他/她的個人感受、需要。接納及包容的態度能夠讓他們在關係中找到關懷和體諒,更有動力面對環境的挑戰。

少爭辯 多聆聽

精神復元人士有時受病情影響,但身邊人士毋須刻意與他/她辯論妄念、想法的真偽,宜用緩和技巧,鼓勵他/她抒發內心感受,聆聽其需要。

多讚美 多鼓勵

復元的道路崎嶇不平,我們可多留意精神復元人士不同方面的轉變和成長。從優勢角度與他們認識自己,肯定每段努力過程中的得著,有助提昇他們的自我的價值。

參考資料

利民家庭學社 ──《家倍有愛》精神復康同行者教育課程教材
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《親心互牽家屬錦囊》

如果您是照顧者?

照顧者絕對不是一個簡單的角色,長期投入照顧工作而忽略個人身心健康不單使自己壓力爆煲,到最後可能把壓抑的情緒轉嫁給家人,影響家庭抗逆力。

如果你是精神復元人士家屬/照顧者,希望即時尋求精神健康相關支援,都可以致電即時通 3512 2626 同我地工作員/家屬朋輩支援員傾一傾。

發掘正向特質

家屬平日宜多留意康復者不同方面的轉變和成長,當遇到危機時便可利用這些正向特質鼓勵和誘導他/她。

留意復發先兆

家人可留意康復者睡眠或飲食習慣的明顯改變。如拒絕服藥、變得疑心重重、幻覺或妄念的出現次數增多等。

常備救急錦囊

錦囊應包括主診醫生和社工的聯絡電話,親人的覆診卡,現時服用的藥物和份量。

認識精神健康知識

多認識精神健康知識,例如閱讀相關刊物,參加講座等,有助增強照顧者的自信心,也會感輕鬆一點。

抒發和接納自己的情緒

照顧康復者是一條漫長道路,很多因素無法控制。家屬應正視及留意自己的情緒,毋須過於自責或沮喪。

團隊合作 分擔壓力

照顧康復者,不宜獨力承擔。家屬可主動尋找專業人員,共同商討照顧及復康方案,亦可參加康復者聚會。

參考資料

利民家庭學社 ──《家倍有愛》精神復康同行者教育課程教材

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《親心互牽家屬錦囊》,接受基本精神健康評估及情緒支援服務,在會員制的定期關顧下提升精神健康管理,連接相應社區資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