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神康復者情緒波動或行動有異樣時,家屬有時過於擔心,容易令彼此產生壓力及磨擦。其實,只要家屬在照顧上採用正確的態度,已經可以改善與康復者的相處,並減輕照顧壓力:
-
- 彼此尊重
雖然康復者有時精神受困擾,但他/她仍是家中的重要一員,所以相處時應彼此尊重。
- 彼此尊重
-
- 接納及包容
支持康復者不只靠認識精神健康或藥物知識,更要了解他/她的個人感受、需要。接納及包容的態度能夠讓康復者感到受關懷、體諒。
- 接納及包容
-
- 少爭辯 多聆聽
康復者有時受病情影響,但家屬毋須與他/她辯論妄念、幻覺的真偽,宜用緩和技巧,鼓勵他/她抒發內心感受,聆聽其需要。
- 少爭辯 多聆聽
-
- 多讚美 多鼓勵
康復路崎嶇不平,家屬可多留意康復者不同方面的轉變、成長,多加鼓勵和讚美,有助提昇康復者的信心。
- 多讚美 多鼓勵
參考資料:
- 利民家庭學社 ──《家倍有愛》精神復康同行者教育課程教材
- 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《親心互牽家屬錦囊》